151amjs澳金沙门 下载中心 进入旧站
法政旧网
教师公告
当前位置: 151amjs澳金沙门 > 法政旧网 > 通知公告 > 教师公告

法政学院2010-2011学年学生工作总结及2011-2012学年学生工作要点

发表时间:2011-09-22 15:26:46 编辑 浏览量;
151amjs澳金沙门(中国)线路首页有限公司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文件
 
学工〔2011〕11号  
法政学院2010-2011学年学生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学生工作要点
 
法政学院2010-2011学年学生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法政学院学生工作紧紧围绕校、院中心工作,坚持服务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以学生党建为龙头,深化了创先争优活动与支部创新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和凝练团学活动品牌;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强化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为创建和谐平安学院助力。
一、学生党建
在组织建设方面,夯实学生支部日常工作,强化学生党建的制度化、规范化。共安排了2期学院党校培训活动,参与学员87名,其中考试合格,顺利结业有79名,结业率高达91%。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优秀青年学生入党,严抓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一年中吸收了208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了125名预备党员,43名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在学校基层党支部考核及评选上,评选出了6个优秀学生党支部。
在创先争优活动方面,凸显了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落实了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党员的公开承诺制、建言献策与闪光言行等活动,评选出"闪光言行"学生党员何福蕾以及4名学生优秀党员和1名"成长成才表率"学生。学生党支部举办了"法政学子展风采,创先争优做表率"的三考交流会活动,组织了07届在"三考"——国家司法证书、公务员、研究生三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高年级学生为下届应考学生进行面对面经验传授。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活动方面,结合学院的党建发展和实际情况,开展了"追寻革命的心"影片欣赏活动,举办了"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扫墓活动,举办了学院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共组建了5支学生支部队伍,经过激烈的比赛,最终由学生思政支部拔得头筹,最后亦是这支队伍代表我院参加全校的学生党史知识竞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二、团学工作
在团学品牌建设方面,不断凝练特色项目,聚焦团学工作新品牌。除了继续协助法学系谋划模拟法庭品牌活动升级之外,还重点培育了以学术性、实践性、趣味性为特色的律政学子论坛作为我院新的校园文化品牌,已连续举办生命教育、新生适应性教育、文科学生科研创新三期主题论坛;基本完成了律政学子论坛专题展示博客的建设工作,正在调试运行、改换版面、充实内容,以实现"上网络、扩影响"的目标。
在学生科研工作方面,促进师生对接,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扩大我院师生协作的学术研究和科研课题对接面,定期举办我院专业教师和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科研团队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交流和座谈,先后促成了11个学生科研课题组和6个校挑战杯比赛队伍的组建,促成了6位老师对学生科研及参赛团队的对接指导,对47项校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的材料反复进行指导修改等服务。上学年,我院新立项校级学生科研课题33项,结题23项,结题率达98%,还协助思政系完成了院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工作,学院获第四届温州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学院团委组织报送参赛作品获得特等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的好成绩,其中2个特等奖作品推荐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三等奖。
在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方面,积极挖掘专业亮点,实现整合性实践工作体系。将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和学生科研立项、志愿者服务等紧密结合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打包"整合开展。本学年共组建18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其中1支队伍获得学校重点项目立项,5支队伍获得校级重点队伍称号。
在班团组织建设方面,加强班团共建,提升了团学干部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了对院团学干部队伍、社团学生骨干、班团干部的系统培训和科学管理,开展法政学院"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三位一体团学组织创建计划和学生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做好团学干部专题工作培训,建立健全了团学组织的评估考核制度,加强了对团委学生会各部门、社团学生骨干、班团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推进了"班级凝聚力"建设工程,出台并试行了《法政学院特色班级评选办法》,首届评选出了7个特色班级,并在全院范围进行成果展示和宣传。
在特色社团建设方面,规范社团管理,打造专业化社团品牌。调整规范了校级社团挂靠我院的管理办法,整合成立了社工协会、七彩虹环保协会两个专业社团,两个社团牵头的日常活动和暑期实践项目均取得很好成效。其中七彩虹环保协会组织全市各高校、中学16个优秀学生环保社团的128名代表齐聚温州大学举办"百名学子齐聚温大 共同探讨绿色环保"活动,得到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学校社会的积极评价。
三、就业服务
在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院初次就业率达89.65%,已实现逐年稳步增长。
(一)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结合学院实际,充分发挥就业信息建设,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发挥了政策宣传、就业指导、信息交流等作用,努力使网络成为就业工作的重要渠道,及时解决日常就业工作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最新、最实效的就业信息,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加强指导,优化服务,扎实做好就业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成功举办了法政学院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积极配合学校就业工作,做好各个阶段的就业工作。本学年共有23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公务员。
(三)关心特殊群体,顺利做好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我院2011届毕业生帮扶人数25人,在学院老师们的帮助下,顺利地走上了社会,全部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其中有5位学生考取了公务员。
四、公寓管理
(一)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规范管理。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周末不住校学生去向登记管理制度》、《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学生校外住宿管理规定》、《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学生公寓文明公约》、《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学生晚归、夜不归宿管理规定》、《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学生公寓电器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养自律意识。每周定期检查、抽查,做好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加强日常情况通报。组织文明督察队做好检查学生外宿、晚归(夜不归宿)、学生寝室卫生和学生寝室内高功率电器检查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并协助做好学生稳定工作,预防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做好老生宿舍调整,完成暑假留校学生的申请及住宿安排。
(三)丰富文化活动,浓厚公寓氛围。为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增强寝室凝聚力,发挥各寝室特长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举办法政学院"寝室文化节"活动。如寝室大合照征集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 寝室评比、爱心捐赠、趣味体育等活动。2011年3月15日,法政学院团委学生会、温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温州大学工作站开展了以"放心消费便捷生活"为主题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自身维权意识。
五、日常管理服务
(一)学风建设,常抓不懈。引导学生主动营造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院风、班风。以各类奖学金、省优、校优、院优和谷超豪奖学金等的评比和新生早晚自修为契机,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学年共评选省优毕业生11名,校优毕业生41名;获温州大学"自强之星"荣誉称号1人,谷超豪奖学金1人,国家奖学金2人,国家励志奖学金43人,以"学习标兵"、"优良学风班"等形式鼓励班级创优争先,把班级建设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学年有2个班级荣获温州大学"优良学风班"荣誉称号,4个班级获得温州大学"优良学风班"申请立项。6名同学获温州大学"学习标兵"称号,4名同学获法政学院"学习标兵"称号。
(二)常规工作,有条不紊。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如2010级新生相关工作,奖学金评比、学生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理赔工作,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补充、修订等工作,将学生管理的常规工作做好、做实。经统计,一学年来共有590名学生获得奖学金,其中获一等奖学金82人、二等奖学金147人、三等奖学金369人、三好学生294人、单项奖3人。参加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计722人,参保率为86.16%。
(三)学生资助,细致入微。今年的学生资助工作,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建档工作,从学院到班级,层层落实,逐个把关,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将这项工作做得更细致入微。本学年全院贫困学生共192人,贫困生比例为22.9%,与学校平均水平持平。积极落实国家、学校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临时补助约75.56万元,平均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可以获得学校资助3935元。加强学生助学贷款和毕业生贷后管理工作,为18名家庭贫困的新生办理"绿色通道",办理学生助学贷款34人。做好勤工助学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学院提供岗位61个,先后安排13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累计发放勤工助学酎金13.68万元。同时配合校学生处继续做好学生保险学生证、火车票IC卡等日常服务工作。此外还组织相关学生参加校第五届勤工助学现场招聘会,联合校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工服务队,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服务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思想动态,全面掌握。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通过座谈、调查和聊天等多种方式,关注学生所思所想、困惑关心的问题,注重学生群体性事件、违纪处理学生等特殊思想动态,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政学院2011-2012学年学生工作要点
2011-2011学年,学院学生工作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从专业学习、素质培养、实践能力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理念和新思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在指导思想上,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完善和落实制度为保证,突出我院的专业特色、学科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严格日常管理,积极开展学院文化活动,加强特色班级建设,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的成长成才推进学院的发展。
在制度建设上,注重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建设,在学生党建、科研、就业、公寓、日常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制定、修订、完善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法政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为学生拓素质、长才干、促成才提供制度保障。
在组织人员上,坚持专人专职、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队伍、就业指导师队伍、学生干部队伍、新生寝室学生党员联系人队伍、寝室长队伍等建设,卓实有效开展工作。
 一、坚持学生党建工作中心地位,切实加强和改进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组织工作是学生工作的一大重点,是各项活动的理论依托与思想指导。我院学生党建工作要注重"承传统,寻发展"的工作思路,理论结合实践,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一)稳步中寻求规范——有序开展常规工作
在组织发展工作中,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确保党员发展质量;注重在日常生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以各种形式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夯实学生支部日常工作,学生党员引领工程、学生预备党员五十小时义工制、优秀学生党员学长辅导制、学生党员结对班级指导党建、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寝室、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考核评优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党员工作、考核和监督体系,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发展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变化中寻求突破——继续推进支部创新和特色活动
继续完善学生法学支部的创新建设,遵循"突出专业特色、开展法律援助、发挥引领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结合专业特点,走出法政,走向社会,将法律常识送到社区、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学法守法的行为作风。积极探索行管学生支部关爱侨界留守儿童的创新模式,把学生党建活动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打造具有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社会的学生支部。通过支部创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参加支部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继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创新中寻求发展——构建党建引领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构建一个框架,理顺两种关系,落实三项措施"做法。
   构建一个框架:在党支部委员设置的时候,增设科技委员、学习委员和纪律委员。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技类活动,推进专业学习建设,加强支部作风建设和纪律监督。
理顺两种关系:一是理顺学生党支部与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关系。确立学生党支部政治核心领导地位;建立学生总支委员与学院团委、学生会对接制度,立足党建带团建,紧扣学风建设主题,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二是理顺学生班级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的关系。班级党支部要指导、支持团支部和班委会开展工作,三者有机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为优良班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落实三项措施:一是完善支部建在班上,发挥班级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强学生党员文明督察队工作,加强学风建设督查和服务;三是巩固高年级学生党员结对联系新生寝室,发挥传帮带作用。
      二、活跃校园文化,推出品牌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尚法通政,突出法政特色,凝练团学工作品牌特色
    从学院特色和优势出发,凝练传统品牌活动,拓宽团学工作品牌效应,创造更多的"拳头产品"。以律政文化节为主轴,以模拟法庭品牌活动为核心,举办温州市首届高校模拟法庭大赛。启动"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举办以学术性、实践性、趣味性为特色的律政学子论坛,培育我院新的校园文化品牌。举办司法考试经验交流会,以先进带动后进的模式传授司考经验。完成律政学子论坛专题展示网络(或博客)的建设工作,筹备开通法律诊所网站,让学生品牌工作成果"上网络、扩影响"。
(二)拓展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开发有效社会资源,为学生谋求更多锻炼的机会
法学专业进一步加强与涉法实务部门及涉法行业企业的合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庭审进校园与学生下基层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学习法律、锻炼应用能力的场所与机会。同时建设好法律诊所实验室,使其成为学校内实体的、全面锻炼学生各项法务能力的机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加强省、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组织、选拔和训练工作,争取取得更好成绩。行政管理专业继续做好关爱侨界留守儿童项目,并在前期取得成绩基础上,重点做好小组和个案的日常跟进工作,从中再培养典型基地。
(三)以学生科研之家、学生科协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以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和学生科研立项为载体,扩大师生协作的学术研究和科研课题对接面,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学术讲座、课题研究、论文大赛等活动,浓厚学生科研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建立学生科研之家,安排各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科研、考研等方面进行指导解惑,实现了科研进公寓,学术近生活。加强学生科协建设,增强学生科协的服务功能和工作水平,探索建立大学生科研咨询服务、参赛组织和成果展示平台。做好学生科研立项和结题督促检查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动员更多指导老师、学生参与,争取省、市、校级新立项学生科研课题数量和质量均稳健提升,争取在参与挑战杯科技竞赛中有所突破,获得好成绩。
(四)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推行特色班级建设,推进班团凝聚力构建
进一步加强对学院团学干部队伍、社团学生骨干、班团干部的系统培训和科学管理,开展法政学院"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三位一体团学组织创建计划和学生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做好团学干部专题工作培训,加强对团委学生会各部门、社团学生骨干、班团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推进班级凝聚力建设工程,开展"平安和谐班、优良学风班、素质拓展班、党建特色班"特色班级建设,积极举办以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开展特色班级的宣传和成果展示,发挥班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班级承办学院团学活动等形式,增进院团委学生会和各班级的紧密联系与合作。
三、健全就业机制,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继续贯彻落实《法政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评奖评优、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毕业生论文指导、班主任工作考核等因素,构建学院就业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明确就业定位。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参加预征兵和两项计划,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企业、到部队去就业,适当调整、降低就业期望值。
(二)搭建信息平台,推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进一步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学院网站的就业栏目、毕业生QQ群、校讯通短信群发平台等手段和途径,及时准确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密切关注就业信息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发挥政策宣传、就业指导、信息交流等作用,努力使网络成为就业工作的重要渠道,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适时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和毕业生教育大会,及时通报相关就业形势、动态和就业政策。组织毕业生参加网上招聘会,推进毕业生网上择业。组织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公务员、司法考试和各项岗位招聘考试的前期培训指导和经验交流工作。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内外大型人才交流会、校园专场招聘会,多渠道、多途径地做好毕业生推荐工作。
(四)关心特殊群体,做好就业帮扶援助工作
调动各方资源,挖掘岗位潜力,发挥历届校友院友、专业老师和就业指导师的作用,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牵线搭桥。对家庭经济与就业困难的"双困"毕业生,建立动态的"双困"毕业生数据库,落实教师、学生党员与其"一对一"的结对帮扶。鼓励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做好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
四、落实"以学生为本"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做好学生日常管理服务
(一)从学生的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就业创业、心理健康、贫困助学、思想教育、素质拓展等方面,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奖、贷、补、勤、减"等途径,切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减轻负担,解决实际困难。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做好学生各项评优评奖工作。
(二)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工作
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健康问题等学生的调查认定与建档工作,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加强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的管理和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学院安全教育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三)开展公寓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针对当前很多同学在寝室因缺少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而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一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公寓文化活动,加强公寓文化建设,让学生参与公寓的管理和建设,为学生搭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充分利用黑板报和橱窗等宣传阵地,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浓厚公寓文化氛围。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学生科
                             二○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主题词:学生工作 总结 要点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学生科              2011年9月15日印发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北校区2号楼    电话 0577-86680905    邮箱:fzxy@wzu.edu.cn
版权所有 ©151amjs澳金沙门        流量统计:644373  

关注法政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