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js澳金沙门欢迎您

当前位置: 151amjs澳金沙门 > 通知公告 > amjs澳金沙门欢迎您 > 正文

弘扬宪法精神丨温州大学2023年研究生“宪法宣传日”学习交流活动圆满成功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8 浏览量:

12月6日,温州大学2023年研究生“宪法宣传日”学习交流活动在北校区151amjs澳金沙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温州大学研工部主办,151amjs澳金沙门研究生会承办。来自各学院的研究生积极报名参加,通过研读论文、交流心得、教师点评的方式,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促进学术交流。

本次活动,由151amjs澳金沙门专业老师推荐了6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参与者选取其中的一篇进行研读。经前期宣传,各学院的30多名研究生积极报名参与,经过充分准备后,共有12名研究生到现场展示,对学习相关论文的感悟、思考、心得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由151amjs澳金沙门袁士杰、范兴科、白亚宁三位专业老师担任评委。

活动开始前,主持人吴佳恬同学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并介绍了担任评委的老师们。随后,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分享学习的相关内容和心得。

分享学习心得

论文:《基本权利私人间效力:直接还是间接》

分享人:徐佳程、吕志杰、张海锋

徐佳程同学结合论文的整体框架,分析专业术语,对论文进行概述、总结,她还分析了学习本篇论文对于英语学习者的有益之处。

吕志杰同学提出作者基于有直接效力说的立场,指出基本权利私人间效力的多层含义,从规范根据意义到司法源用意义,并主张在规范根据意义上是直接效力而在司法源用意义上是间接效力。这一分类意图理清学界存在的概念不清之问,但他认为杨登杰这一分类或许需要商榷。在论证路径上,他的选择在二者间采取了一致的方法,那有无必要区分二层的含义?但需要指出的是区分多层次的思路是我所认可的。在看杨登杰此文时应当结合无效说以及有效说的文章才能得到一个对基本权利私人间效力较为完整的理解。

张海锋同学认为作者在规范根据意义上主张直接效力,且不止于客观法意义上的直接效力,而是进一步承认主观权利意义上的直接效力。在司法援用意义上,主张以间接效力为原则,以有条件的直接效力为例外。这一区别处理的方案有厘清概念与问题层次之效,并使直接效力与间接效力各得其所、相容互补,在追求价值理性中更精细、也更灵活地调节私人间基本权利约束的有无与宽严。


文章:《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分享人:邵亦可、李伊俐、闫笑笑、孔泽辉、张歆楠

邵亦可同学从中文的角度看文章中“属于”“源于”这一用词的精准与恰当,以及在前苏联宪法中“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翻译的灵活性,避免语义歧义。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从党的理论中提取有益于学生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智慧。

李伊俐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正是基于这个原则,我们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建立。严格依据宪法的表述,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行使,而国家机关只有职权,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

闫笑笑同学认为,在现代国家权力生而集中,却无往不在分化当中。权力在集中与分化之间的矛盾,是任何一部宪法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是权力分立还是权力转化?衍生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我们国家,走向了权力转化之路。

张歆楠同学认为,作者从文章结构角度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沿革和合理性,通过横纵向对比前苏联和西方宪法的权力规划,凸显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继承并发展出符合自己国情的权力规划。

孔泽辉同学主要分享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权力与职权复合结构的生成、定型与移植;西方宪法的一元结构与社会主义宪法的复合结构;复合结构的正向与反向功能;个人的总结与反思,从不同方面对西方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处置进行比较。

文章:《论宪法与部门法关系背后的三种“宪法——以宪法本体论问题为线索》

分享人:吴航、甘晨光

吴航同学从内容梳理与论证思路、必要性与创新点以及启发思考三个部分展开分享。以论文为本体,分析作者的研究视角与写作思路;以现有研究为基础,解读论文于学界研究的突破点;以作者的思路与观点为对象,提出启发与思考之处。

甘晨光同学认为这篇论文讨论了宪法与部门法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围绕着中国宪法的“多元复合”背景展开。论文提出了中国宪法的三种本体,即“母法”、 “根本法”和“公法”,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宪法逻辑,强调了解开宪法本体论矛盾的关键在于尊重这三种不同本体背后的意义,并倡导让它们在对宪法语言解释中相互对话。主要围绕文章的基本命题、逻辑结构、论证思路等进行研读分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

文章:《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结构》

分享人:冯倩倩

冯倩倩同学研读了《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结构》这篇文章,她首先从理解各个部分大意开始,然后再对文章每部分的大意进行梳理,针对文章提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详解。最后她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这篇文章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感悟与体会。

文章:《宪法的性质:法律总则还是法律环境? ——从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出发》

分享人:吴奕帆

吴亦帆同学分享了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他主要从论文写作背景、论文观点与架构、论文创新之处以及问题与思考四个部分展开分享。首先对作者的论文写作背景进行介绍,这是理解作者的重要前提;在明晰其创作背景后,对论文整体架构进行梳理,分析作者的论证逻辑与最终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作者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展开评析,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老师点评

在所有同学分享完毕后,老师们针对同学们分享的内容做出点评。

袁士杰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对文章的把握很充分,同时也指出了在分享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首先阅读分享并不是简单把文章内容分享出来而是对文章充分理解、重构后的表达。其次分享过程中存在一些节奏过快的问题导致分享效果不是很流畅。

白亚宁老师认为好的分享应该是逻辑连贯且通俗易懂的,能够让听众很清晰的理解分享者所表达的内容,无论是做分享还是写论文都应该做到内容逻辑连贯和表达简洁明了。

范兴科老师也肯定了这次学习交流活动的意义,他认为此次分享会能够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收获,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章,抓住问题的关键、对问题的梳理、对问题争议进行解析,这些都有利于提升研究能力。其次建议同学们加强理论基础学习以及知识储备,便于读文章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颁奖仪式